
一、瀝青針入度測定儀操作說明:
1.1 頁面說明
“菜單”鍵:進入菜單設置。
“返回”鍵:在進入菜單返回菜單,在進入數據中清空試驗數據。
“▲”鍵:在菜單設置中上翻菜單或加一,在試驗頁面照明開。
“▼”鍵:在菜單設置中下翻菜單或減一,在試驗頁面照明關。
“?”鍵:在菜單參數設置中向左移位。
“?”鍵:在菜單參數設置中向右移位。
“確認/打印”鍵:確認設置的參數,在接上打印機時打印數據。
“自動”鍵:開始試驗,到設置時間結束試驗結束。
“手動”建:手動試驗,一直按著針一直下落,直到按鍵松開。
“數據”鍵:查看試驗數據。
1.2 菜單頁面說明
1.2.1 下落時間設置
菜單
|
① 下落時間設置
|
② 系統參數設置
|
③ 位移校準系數
|
圖1
1、在主頁面按“設置”鍵到圖1 顯示。
2、按“▲”和“▼”鍵移動到“① 下落時間設置”,按“確認”鍵到下落時間設置。見圖2
圖2
1、按“▲”和“▼”鍵加一或減一,按“?”和“?”移位。
2、設置好下落時間,按“確認”鍵確認設置好的參數。
1.2.2 系統參數設置
系統參數設置為廠家調試所用,請勿修改系統參數設置里面的參數。
1.2.3 位移校準系數(*提示修改此參數請在廠家指導下修改)
為了應對摩擦系數對針入度帶來的誤差,本系統添加了位移校準系數來校準測量位移。
實際測量位移= 系統位移×位移校準系數。
注意計量單位對本儀器位移計量時請將位移校準系數設置為1.000。
菜單
|
① 下落時間設置
|
② 系統參數設置
|
③ 位移校準系數
|
圖3
1、在主頁面按“設置”鍵到圖1 顯示。
2、按“▲”和“▼”鍵移動到“③ 位移校準系數”見圖3,按“確認”鍵到位移校準系數。見圖4
圖4
1、按“▲”和“▼”鍵加一或減一,按“?”和“?”移位。
2、設置位移校準系數,按“確認”鍵確認設置好的參數
3.3 試驗步驟說明
1.3.1、將預先脫水的試樣加熱溶化,加熱溫度不得高于試樣估計軟化點90℃,時間不得多于30min,充分攪拌,過篩后注入試樣皿內,其深度至少應超過預期針入度值約10mm,放置于15-30℃的室溫中冷卻1-1.5h(小試樣皿)或1.5-2h 大試樣皿,冷卻時應注意不應有灰塵落入。
1.3.2、將試樣皿放入盛滿清水的水槽中,保溫1-1.5h(小試樣皿)或1.5-2h(大試樣皿),水溫保持25±0.5℃,水面應高于試樣表面25mm 以上。
1.3.3、若儀器放置位置變動,則需重新調整水平。
1.3.4、根據試驗要求,裝上標準針及配重砝碼。非經注明,試驗溫度為25℃,時間為5S,標準針、針連桿及配重砝碼合重為100±0.05g。
1.3.5、將平底保溫皿放置于儀器工作臺上,并將三角架放于平底的保溫皿內,應居中,另準備足夠的溫度高于25℃的清水,以備試驗時注入保溫皿內使用。
1.4 儀器操作
(1)、按“菜單”鍵到“① 下落時間設置”設置好下落時間。
(2)、調整針桿高度,使試樣與標準針尖接觸。
(3)、按“自動”鍵,位移傳感器自動清零,針與連桿立即自動釋放,并自動穿入試樣中,同時開始計時,計時時間一到,則自動鎖定并顯示此時測試針插入瀝青的深度值。
(4)、若檢測有效,按“確認”鍵確認試驗結果。
(5)、用手將針往上推到檢測位后,便可以進行下一次試驗。
(6)、將試樣換一個位置,重復以上步驟,進行**次和第三次測量,當第三次測量后,按“數據”鍵顯示器顯示三次測量數據和平均值,記錄下該數值。
(7)、“手動”鍵按下時針與連桿立即自動釋放。
二、瀝青針入度測定儀主要技術參數:
1、針入時控裝置:可分別選擇0-99 秒,時間誤差小于±0.1 秒。
2、針入深度裝置:精密位移測量裝置。
3、針入精度:±1 針入度。
4、*大針入深度:400 針入度。
5、恒溫?。簽橛操|玻璃缸。
6、標準針:2.5±0.05g,符合GB/T4509、T0604的規格要求。
7、升降支架:可以自由調節,便于針尖對準試樣平面
三、瀝青針入度測定儀應用范圍:
針入度測定儀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/T4509 《石油瀝青針入度測定法》、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標準JTG E20-2011《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》—T0604《瀝青針入度試驗》中的技術要求和有關規定設計制造的,主要適用于瀝青測量,將試樣置于25℃±0.1℃的恒溫浴,荷重為100克±0.05克的標準針,在無明顯磨擦下垂直運動,在5 秒鐘內垂直貫入瀝青試樣的深度稱為瀝青針入度,以鑒定瀝青的粘稠程度。瀝青的針入度越大,說明瀝青的粘稠度越小,瀝青就越軟。